长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华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阵阵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一春节。春节是我们国家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是最能表现华夏民族凝聚力与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为弘扬春节文化,传递基层传统文化特色,实践团队成员根据各自居住地疫情防控通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了此次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组织宣传的方式,使群众了解到了春节的传统,使群众更重视基层传统文化特色。

(图片来自牛梦菲拍摄)
1月31日到2月1日,正值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连绵数天,各种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也记录了春节各种各样的活动,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
春节祭祖
中国人讲究敬天法祖,在任何重大的节日,都不忘祭祖。新春佳节,祭祖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中国人认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源于祖先们的努力拼搏,来自祖先的庇佑,所以,特别强调祭祖。这种思维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源于从1840年以来,历代志士仁人牺牲拼搏的结果,值得我们纪念!

(图片来自王蕾拍摄)
春联
春联,极具中国文化魅力,它既喜庆,又有美好的祝福。春联的基础是对联,对联是诗词的基础,古人学习诗词,都是从对联开始的;同时,春联是要张贴的,又对书法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春联是中国文学传承的重要活动之一。宋代大诗人陆游的《除夜雪》即描写了古代写春联的活动,有了春联,贴春联也是一个隆重的活动。贴春联一般在除夕当天进行,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摘下旧的对联,贴上新的春联,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一般在这个时候,家里都会让孩子贴新对联,表达了对孩子们诚挚的祝福!

(图片来自朱克非拍摄)
团圆宴
团圆宴就是大家俗称的年夜饭。团圆宴应该是春节里最重要的活动,一家人团团圆圆,对长辈来说,是阖家幸福,家庭兴旺;对晚辈来说,是幸福快乐,充满喜庆。在除夕,街坊邻居相会拜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这个活动一般会从除夕当天一直持续到初一上午,人们相互拜年,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除夕,人们相会拜年,相会送酒,招呼邻居;见面就浅饮三杯不用再多,因为还要招呼别人。酒喝多少不必在意,心意到了就行。在除夕之夜,人们其乐融融,醉美在新年的节日气氛里。

(图片来自朱克非拍摄)
队员参观了当地为喜迎新春布置的花灯,但是由于今年存在着的特殊形式和挑战,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和保障民众的安全,以往集中在景区的花灯会如今也散点布置,景区也开通了预约进园的规则,既保障了一定的安全,也充满了“年味儿”。队员来到当地的宗庙参加庙会,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安康。据询问一些老人得知,这都是当地代代传承下来的习俗,每逢除夕,当地的家家户户都会带上自家备好的香火,来到宗庙进行祈福祭祀。在历史上这种庙会也流行于多个地区,与当地宗教活动有关。

(图片来自王欢拍摄)
为了民俗传承,队员还进行了写春联、贴春联、看花灯、逛庙会、包饺子、守岁等各种春节传统活动。张灯结彩的街道与城市也与人们一起盛装迎接新年。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展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学生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弘扬春节文化,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志愿服务的升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跃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团员的思想引领,推动服务型团组织建设;通过文化宣传,使人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人们带去先进的文化知识,为社区建设增添活力;弘扬“爱心,服务,责任,奉献”的人文精神,展现中华学子的良好风貌,弘扬宣传精神。使很多年轻人了解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国的春节文化和基层特色文化有了深刻了解。(通讯员 姜宜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