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系部首页 > 学生之家 > 学团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历史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1-08-07   点击量:[]

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周村古商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祖先留下的无价文化财富,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齐韵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周村古商城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

近年来,淄博市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挖掘整理了一批有价值的保护项目,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习括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周村大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集,有 市级非遗17项以及区级非遗58项。

明朝中叶,山东省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山东小吃应时而生。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山东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山东大酥烧饼。周村烧饼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传统小吃,因产于淄博周村区而得名,其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该小吃以山东省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拥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山东瓜拉叶子烧饼"。

周村的前身是商代的於陵侯国,是远古炎帝时候的爽鸠氏之后,是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於陵也是中国桑蚕丝绸业重要发源地之一,周村的丝绸业,从於陵古城算起,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商代周村成为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被誉为“丝绸之乡”。汉皇室在齐郡临淄设服官三所,称为三服官。起初丝织物每年不超过十箱。汉元帝时,三服官扩充到各有织工数千人,每年费钱数万万。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周村古街上的非遗文化,了解了周村的历史文化脉络。作为一名淄博的大学生,学习本地的历史文化是重要的一课,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让同学们感受“厚道、诚信、开放、包容”的儒商精神,融入周村人的基因和血脉,我们更要把这些精神财富传承发扬好,增强地域文化认同,致力于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为周村经济发展铸灵魂、增实力,为周村城市强底蕴、添魅力!(通讯员 王海婷)